作者: 劉蘭英 來源: 發表時間: 2020-12-22 09:49
科技賦能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菏澤這樣發力
1 優化創新體制機制
推行首席專家“組閣制”、項目經費“包干制”
鼓勵支持發展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構建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全要素創新體系
2 健全創新平臺體系
重點培育省、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支持市級以上實驗室建設、爭取省重點實驗落地建設,布局建設 “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
支持菏澤牡丹產業研究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湖西分院等載體落地建設
3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帶動產業創新、塑造產業優勢
實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
4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聚焦重點產業和發展所需
健全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實行靈活有效的高層次人才薪酬制度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在我市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發展的關鍵時刻,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催生發展新動能”,《中共菏澤市委關于制定菏澤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堅持把創新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菏澤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建議》清晰地告訴我們未來五年和更長一段時期我市發展的主要目標、思路和重點任務,引導大家匯聚共識、凝聚力量,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菏澤新發展。”市科技局局長杜巖表示,盡管我市科技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但科技創新能力還比較弱,步入“十四五”后,圍繞我市“231”特色產業體系,將加快完善創新鏈條、健全科技創新體系、營造科技創新氛圍、探索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平臺建設、加速人才集聚、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壯大創新企業集群
《建議》提出:“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以企業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塑造產業優勢……”
實現創新發展、動力轉換,關鍵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無疑是創新型企業的主力。
“近年來,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初步形成新醫藥、新能源、新型化工、新材料、高端制造、牡丹高科技等多個高新技術特色產業。”杜巖表示,步入“十四五”后,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仍是重中之重,還需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儲備力度,提高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的有效孵化產出率,培養造就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后備軍”,著力構建“培育一批、儲備一批、認定一批、提升一批”的發展新格局。
2021年,我市將爭取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入選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企業超過220家,力爭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增長0.5個百分點,菏澤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
“推動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建議》中提出的措施點燃了企業科技創新引擎,我市不少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將利用好各級科技服務平臺的科技資源、人才優勢及良好的科研氛圍,借創新驅動助力轉型升級、搶占未來發展先機。
加強平臺建設,加快構建“231”特色產業科技創新體系
“重點培育一批省、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加快打造一批省級以上工程實驗室,布局建設一批‘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前沿新興產業策源地。”《建議》對健全創新平臺體系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就要為企業搭建好的科技服務平臺。推進科創園區建設、提質擴容眾創空間等孵化器,集聚政產學研金服用各類創新要素資源。”杜巖說,我市將加大對在建的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和引導,推動重點企業單位進入省級重點實驗室行列,為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加快搭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公共重大平臺建設、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抓好省、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和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工作,創新運營體制機制,全面改善我市創新創業生態。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孵化平臺建設,爭取在“十四五”末實現科技企業孵化器縣區全覆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6家以上,國家級眾創空間10家以上,逐步形成“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大學科技園”科技創新鏈條,集聚更多的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舊動能轉換注入內力
位于菏澤高新區的中原科技交易市場,是中原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的重要支撐和組成部分,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和技術市場服務體系,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有機銜接,促進國內外優質科技成果在菏澤及中原地區轉移轉化,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該平臺幫助企業更好地及時了解科技政策,便于企業進行科技項目的申報,為企業與所需技術專家、科技成果進行對接,提供優質的資源和渠道。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科技成果轉化是關鍵環節。《建議》提出“優化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政府科技服務職能……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
市科技局將根據《建議》部署,著力強化政府科技服務職能,完善覆蓋創新全鏈條、全周期的科技綜合服務體系,圍繞我市“231”特色產業體系發展,找準著力點,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創新活力,加快構建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不斷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著力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共性技術難題和“卡脖子”關鍵技術,轉化推廣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全市產業提質升級、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裕的內生增長動力。
探索體制機制創新,釋放科技人才活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是科技發展的驅動者。
“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建立人才智庫”“健全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實行靈活有效的高層次人才薪酬制度,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建議》中的這些部署旨在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大力培養造就創新型高水平人才隊伍,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聚焦重點產業和發展所需。完善科技人才獎勵政策,全面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杜巖介紹,我市將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努力引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精尖缺”外國專家和專家團隊,構筑集聚國內外英才高地。
探索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根據《建議》部署,推行首席專家“組閣制”、項目經費“包干制”,激活社會創新力量。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落實好省委組織部等九部門《關于支持菏澤市人才發展的若干政策》及《菏澤市人才新政30條》。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鼓勵支持發展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構建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全要素創新體系。
記者 劉蘭英